翻页   夜间
生生世世小说网 > 朕就是亡国之君 > 第四百四十二章 大明皇家学会

    记住本站地址:【生生世世小说】 https://www.3344book.cc/最新VIP章节免费阅读!

    上一次传递大秦国国书的使者,半道上就被人截杀了,或许是奥斯曼人做的,也有可能是帖木儿王国的人做的。

    几乎所有人都不希望大秦国继续存在下去了,甚至是包括泰西人。

    但是大秦国依旧坚挺着。

    王复正在想方设法的将使团送入大明的控制范围之内,只要到了碎叶城,一切都变得可以操作了。

    因为再往东,使团变到了大明的控制范围之内,给大皇帝的谢礼,无论是忠顺王还是忠义王,都没有胆量打劫。

    王复此举算不上冒险,因为他也在试探也先对他的忍耐度,看看在他眼皮底下做点小动作,会发生什么。

    当然王复让自己的危险降低到了极低的地步。

    他以瓦剌人不允许大秦国和大明通使为由,胁迫大秦国使者尼古劳兹行贿。

    所以这个案子的性质,就从偷偷给大明皇帝投献,变为了索贿。

    大秦国使者一行人,除了一千枚三钱重的罗马金币以外,再没有了任何的有价值的财物,那些书籍,在瓦剌人看来并不值钱。

    王复也没有对也先过多的说过泰西的局势,甚至说过大秦国的事儿。

    也先对这个大秦国完全是第一次听说。

    大秦国的正使名叫尼古劳兹,副使名叫埃莱娜,十分年轻的小姑娘,所有人都喜欢喊她佐伊(注)。

    事实上,王复做了被发现的准备,但是他多虑了。

    王复借着两个王子葬礼的名义,送走了这三百人到了碎叶城,整个过程,没有一个人询问过这三百人到底是什么人。

    就连伯颜帖木儿都未曾询问,这三百人顺利的在碎叶城驻扎之后,向着天山古道而去。

    王复和赛因不花管理着渠家人的塞外商铺,也很少有人过问,他们到底在往来贩卖着什么。

    要知道这个年代,甚至有皇帝带头向塞外贩卖火器及钢羽,王复偷偷送点人离开罢了,真的算不上什么大事。

    比大秦国的使者更快的是王复写好的奏疏,顺着商路至嘉峪关,随后向着京师而去。

    这个时候,瓦剌人在撒马尔罕打劫到的所有收获,终于在嘉峪关内的互市销售完毕,近百万的银币,向着塞外而去。

    天山古道这条从汉时起的商路,终于再次焕发出了火力。

    好人兀鲁伯的那些“破铜烂铁”一文不值,若非有夜不收的信牌,兀鲁伯那些在天文台的所有物品,都会当做废品处理。

    朱祁钰收到兀鲁伯的破铜烂铁的时候,收到了王复的第二封奏疏。

    大秦国使者带着数千册图书从君士坦丁堡而来的消息,放在了朱祁钰的案前。

    “你去把胡尚书找来。”朱祁钰看着面前的奏疏面色复杂且古怪。

    大秦国,或者说东罗马帝国居然还活着,这是他完全没有预料到的事儿。

    按照历史的进程,东罗马帝国的君士坦丁堡,在景泰四年五月份的时候,就已经陷落了才对。

    但是这已经接近九月份的时间了,朱祁钰又收到了罗马帝国的消息,而且看落款,使团是从六月份从君士坦丁堡出发的。

    奥斯曼王国的苏丹法提赫,其实有一个唐兄,在君士坦丁堡。

    这也是君士坦丁堡依旧存在的原因。

    君士坦丁十一世是个亡国之君,这是毫无疑问的。

    虽然东罗马帝国又在摩里亚公国坚定了十数年之久,但是东罗马帝国亡于十一世也是公认的论断。

    但是君士坦丁本人并不昏聩,他接手的时候,东罗的局势已经过于糜烂,不是一个雄主可以拯救的了。

    君士坦丁十一世从摩里亚公国返回君士坦丁堡的时候,他已经找不到罗马帝国的船,只好乘坐威尼斯商人的船回到了君士坦丁堡,可见其窘迫。

    但是君士坦丁依旧找到了他的一生之敌法提赫的软肋,那就是法提赫的堂兄,奥斯曼的另外一名王子奥尔罕。

    奥斯曼王国的继承法是近卫军继承法,每一名王子都有继承王位的权力。

    在对君士坦丁堡至关重要的瓦尔纳之战发生时,君士坦丁十一世资助了这位王子奥尔罕,让他在奥斯曼王国挑起内讧,要把法提赫赶下台。

    事实上,君士坦丁十一世成功了。

    在瓦尔纳之战节节胜利的情况下,耶尼切里军团,发动了政变,将未曾回到都城奥斯曼苏丹法提赫赶下台了,法提赫不得不把苏丹王位,再次还给了自己的父亲穆拉德二世。

    法提赫被流放。

    当然主持这场政变的这名王子,并没有成功的坐上王位,再次逃回了君士坦丁堡。

    法提赫在穆拉德二世死后,再次顺利的登上了王位。

    君士坦丁十一世一直用这个王子要挟法提赫,这是罗马末代君主手中唯一的筹码。

    王复收集到的情报极为丰富,朱祁钰也等来了胡?酢

    朱祁钰将手中的情报递给了等候的胡?酰??且苫蟮奈实溃骸拔颐谴竺骱痛笄毓?型ㄊ孤穑俊

    胡?醯阃匪档溃骸坝小!

    胡?跻恢痹诳茨欠萸楸ǎ?谇楸ㄖ?校??刻苟∈?皇勒飧鐾龉???乃?写?恚?际敲永镁质葡陆?踝钣诺拇鸢浮

    但是正如李宾言的四时之序一样,大秦国此时已经进入了冬序,生机断绝。

    胡?醴畔铝饲楸ǎ?档溃骸昂槲渌哪臧嗽拢??娓呋实劢蛹?舜笄毓?鼓蠊怕住⑵肇菀煌?巴?笄毓??停?汛竺鞔??南?ⅲ??锔?笄毓?!

    “洪武八年九月丙戌,南洋三佛齐国王僧伽烈宇兰,派遣大臣谈蒙、马哈麻等,跟随从大秦国回国的特使普刺一同来朝。”

    “永乐十九年,西域十六国使者入京朝贺新都,随后参加了狩猎的大阅,而后返国,至此,后不复至。”

    “我一直以为,它大约的确是死了。”

    “直到今岁收到了他们的求援奏疏,现在又收到了消息,还真是…世事难料。”

    朱祁钰这才了然,大明和罗马帝国并非不知道彼此的存在,洪武、永乐年间,也有往来。

    胡?趼?腔匾涞乃档溃骸疤?径?豕?鼋鲈谟览帜昙洌?陀芯糯纬?贝竺鳎?彻?常?簿褪翘?径?乃淖樱???汕彩雇盼灏儆嗳酥辆┦Σ渭俞髁源笤摹!

    沙哈鲁是帖木尔王国的四皇叔,好人兀鲁伯的父亲。

    帖木儿死在远征途中,他钦定了孙子继位,但是孙子守不住,四皇叔给夺了王位。

    胡?跫绦?档溃骸罢飧鐾醺捶?氲陌滤孤?豕??涫滴颐墙兴?趁怨??比唤兴?滤孤?部梢裕?际侵傅哪歉龉?遥??悄潜咭恢庇信墒钩脊?础!

    “鲁迷国还有发明的铳献给了文皇帝。”

    “鲁迷、帖木儿都在永乐年间朝贡。”

    “单说这个大秦国,汉桓帝时始通中国,晋及魏皆曰大秦,尝入贡。唐曰拂?,宋仍之,亦数入贡。”(《译余偶拾·宋代东罗马遣使中国考》)

    朱祁钰点了点头,感情中原王朝一直和罗马帝国有联系,而且自从汉朝就开始了。

    朱祁钰点头说道:“那他们带个女人过来是何意?”

    胡?跸萑肓顺了贾?校?季弥?笏?趴?谒档溃骸叭贸悸??闼恪!

    “应当是在南宋末年,米海尔八世的两个女儿,嫁给了金帐汗国和伊利汗国的可汗。”

    “这不意外,大秦国国势衰微,他们不得不借助一切能够帮他们的人。”

    “所以,大秦国送一个女儿过来,想要与大明联姻,也不是意外之事。毕竟他们已经借助西征的蒙古人度过了一次劫难。”

    朱祁钰了然,在王复的书信里描述,那个女人应该是个公主。

    朱祁钰无奈的说道:“这也先也是古怪,他已经获得了在撒马尔罕的军事胜利,也获得了一定的政治胜利。”

    “至少王复帮他安稳了周围和地方,随着两个王子的死亡,白帐汗国的危急消失于无形之中。”

    “也先现在已经成为了撒马尔罕实际的主人,他为什么非要用大明的恭顺王印绶呢?”

    “自己找块石头刻一下呀!”

    胡?鹾攘丝诓栊ψ潘档溃骸氨菹掳。?蚕茸约嚎桃豢橐驳帽鹑巳喜判校??运?滩坏茫?荒苡么竺鞴?惩醯挠$沸惺隆!

    “在他赶到拔都萨莱成为可汗之前,他都只有那一枚能够服众的印绶,因为他本身就是依靠那枚印绶统治瓦剌。”

    这是文皇帝给马哈木的权力,之后的脱欢,也先都得向大明朝贡,并且被册封,就是这个道理,也是瓦剌人被册封的道理。

    胡?跸肓讼爰绦?档溃骸傲鹎蚬?跎薪鸶I?牢床罚?跏雷雍屯醯苷箍?耸馑澜狭浚?桨芫闵耍?豕?煌耆?倩伲?桌锍且脖换俚牟畈欢嗔恕!

    “但是无论哪个人当了琉球国的国王,他都得接受大明的册封,否则他就不是国王。”

    胡?跽夥?笆俏?蚕任?裁匆?么竺饔$纷鲎⒔拧

    琉球国王必须要接受大明的册封,才能够坐稳自己的位置。

    这是属于印玺的一部分。

    “太祖高皇帝尝言:治蛮夷之道,必威德兼施,使其畏感,不如此不可也。盖蛮夷非威不畏,非惠不怀,然一于威则不能感其心,一于惠则不能慑其暴,惟威惠并行,此驭蛮夷之道也。”

    “太宗文皇帝言:驭夷狄有道,谨边备是也,其来侵犯,则有以御之,其来归服,则有以处之。”

    太祖和太宗两位皇帝,对蛮夷畏威而不怀德,有着十分清晰的了解,跟养不熟的白眼狼一个德行。

    非威不畏,非惠不怀,威惠并行。

    至于服而赦之,修文德以来之道,则是歪嘴和尚念歪经。

    “朕明白了。”朱祁钰点头,的确如此,永乐文皇帝用自己的一生践行了威惠并行的重要性。

    朱祁钰拿过来李宾言的奏疏递给了胡?跛档溃骸罢飧隼畋鲅裕??绽镄幕秤钪妫?鐾?强眨?故茄鐾?鲆恍┒?骼矗?飧鏊氖敝?颍?械阋馑肌!

    春夏秋冬,历史发展的周期性,被李宾言总结的十分到位。

    这个历史的规律可以总结很多的内容,放到古往今来的尺度中,也可窥见一斑,是事物发展的规律。

    胡?蹩戳诵砭茫?阃匪档溃骸澳鞘窍欣吹陌?冒樟耍?钛哺г谒山?胁八咀龅募?茫?赡苁窃诿苤菔胁八居辛司?椋?庖淮我磺卸加刑醪晃桑?逑械氖焙颍?鐾?强找参闯⒉豢伞!

    “李宾言说得对。”

    胡?醵岳畋鲅缘乃氖敝?蛎挥胁辉尥?牡胤剑?畋鲅缘牧?戎群退氖敝?虿⒉怀逋唬?踔量梢灾苯佣ㄎ?竺鞴鄄煊蛲夤?鹊谋曜迹?庖菜闶抢穹ㄖ?弧

    朱祁钰又拿出了一本奏疏说道:“也是李宾言写的,胡尚书看看。”

    这本奏疏的名字叫做《条陈历法修正岁差疏》。

    大明的历法已经不能好好用了,李宾言的意思是,请求修正岁差,重新修历。

    “象数之学,大者为历法,为律吕,至其他有形有质之物,有度有数之事,无不赖以为用,用之无不尽巧极者,嗯?”胡?趺纪方糁蹇赐炅苏?咀嗍琛

    修历法,应有之意。

    事实上,正统四年在北京复建郭守敬观象台的目的,就是为了重新订正历法。

    但是李宾言提出了一个想法,那就是设立历局而且不是一个,而是一共有十个。

    比如「精于度数,能造作机器,力小任重,制械以供民用,以利民生」的器历局。

    比如「官司计会,颇有用处,理财之臣,尤所急需」专门为大明计省培养人才的计历局。

    比如「度数既明,可以测量水地。一切疏浚河渠,筑治堤岸,灌溉田亩,动无失策,有益民事」专门从事水历局等等。

    这个历局是基于算学为基础,度数旁通,通十事,一共设十个历局。

    翻译翻译,就是大明皇家学会。

    朱祁钰得到这本奏疏的时候,非常认同,已经朱批:「度数旁通,有关庶绩,一并分曹料理,分科研修。」

    胡?踝匀豢吹搅酥炱铑诘闹炫??┦姿档溃骸氨菹拢?欤 
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(免注册),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