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页   夜间
生生世世小说网 > 汉末:糟糕,我爹是张角 > 第一百三十八章 一个人情

    记住本站地址:【生生世世小说】 https://www.3344book.cc/最新VIP章节免费阅读!

    七月,

    一队五十人的骑兵来到了信都城外,观其甲胄,是洛阳的羽林军。

    这队羽林军的周围有冀州骑军游弋在侧,显然这支羽林军在进入冀州便,便处于冀州军的监视之中。

    若是放在皇权鼎盛时,这无异于是在挑衅,可放在当下,却是极为合理。

    其实这支羽林军在从洛阳出发之前,密侦司便已经得到了消息,传回了信都,送到了晋国公的手上。

    之前的册封诏令是来告诉你,朝廷已经册封你为国公了,现在再派人过来,是为了请国公回洛阳,举办册封大典的。

    其实按照章程,

    在张昊收到诏令的同时,就得启程去洛阳,但你晋国公不是没有动身嘛,这次来,是代表天子来请你去的。

    朝廷的人来了,冀州州牧崔琰,崔使君,带着府里的一众官员来迎候。

    按理来说,应该有晋国公亲自出城迎候,但晋国公没有来,那崔琰这个使君就得来,毕竟名义上还是汉臣,该有的礼数得依,该有的过场也得走。

    当宫里的内官跟着崔琰进了府衙后,自然是要寒暄客套一阵的。

    “崔使君,杂家此次来,是专门代陛下来请国公回洛阳参加册封典礼的,朝廷很看重此事。”内官谦逊有礼道。

    如今这天下的局面,作为宫里的内官,自然是清楚的,

    哪怕是天子身边的人,在崔琰面前,也不敢有丝毫托大,毕竟崔琰的背后便是张昊,张昊可是连天子都不放在眼里的人呐。

    崔琰和和气气道:“内官一路辛苦了,我看,还是在驿馆暂且住下吧。”

    “嗯?”内官疑惑道:“今日……杂家见不到国公么?”

    “今日不赶巧,我家侯爷去北山了,恐怕得在那边小住一段时日。”

    “这样啊,那国公什么时候能够回来呢?”

    “这可不好说。”崔琰歉然道。

    虽然天下人都知道天子册封张昊为晋国公,但张昊本人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复,所以下面的人,自然还是以侯爷尊称。

    毕竟,但凡是有点头脑的人,也都有点政治敏感度,

    朝廷选择在这个时候册封侯爷为国公,其目的,大家心里都清楚,明面上不好直言讨论,但私底下也难免不会议论。

    正因如此,下面的人还是不约而同的按照原先的称呼,

    这,

    也是一种下面人该有的态度。

    内官自然也是察觉到了这一点,不过以他的身份,又在人家的地盘,秉承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,也就不去纠结这个点了。

    一听晋国公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,内官不由的皱了皱眉。

    他此次来信都,可是带着使命来的,若自己请不动晋国公,他就算回去了,估计也是死路一条。

    “崔使君可带杂家去北山寻国公么?”内官一脸希冀的看向崔琰。

    一听此话,原本还是一脸笑意的崔琰,脸色立刻沉了下来,冷冷道:

    “这个……恐怕不妥,内官大人还是安心的在驿馆住着吧,待我家侯爷回府了,本使君自会派人来支会大人的。”

    感觉到崔琰的语气不善,内官不由心中一紧,浑身打了个寒颤,赶紧赔笑道:

    “那就依崔使君所言,咱家就先在驿馆住着,待国公回来,还得劳烦崔使君派人过来告知一声。”

    说完,

    内官朝着崔琰深深的鞠了一礼。

    笑容,重新回到了崔琰的脸上,笑着点头道:“内官大人舟车劳顿,还是先去驿馆休息吧,本使君已经让人备好了饭菜。”

    言罢,

    崔琰朝着府外做了一个请的手势。

    内官躬身告退后,

    崔琰的脸色再次沉了下来,看着内官离去的背影,眼眸微眯。

    这时,

    沮授从偏室走了出来。

    崔琰赶紧转身朝沮授行礼道:

    “军师,依照您的吩咐,已经将人打发走了。”

    沮授点了点头,拿起桌上内官并未动过的茶杯,一饮而尽,

    道:

    “侯爷在北山应该还要耽搁些日子,这几日,就让他们在驿馆内歇着吧,也别准备太好的吃食,毕竟咱们现在也不怎么富裕。”

    崔琰点了点头,道:“明白了,我这就让人去办。”

    沮授背负着双手,怅然一叹道:

    “洛阳那边不太安生,倒是辛苦阿妹她们了。”

    “夫人能执掌太平商号这般的庞然大物,必然也能应付洛阳的局面。”

    沮授点了点头,看向崔琰,悠悠道:

    “听说你家子侄也跟侯爷去了北山?”

    “是。”

    “侯爷对士族门阀的态度,你是知道的,你崔家这些年倒是资助了不少民生堂的寒门学子,这事儿……”

    沮授的话还没说完,崔琰的脸色骤变,情急之下,直接跪在了地上,

    仓惶道:

    “卑职明白了,卑职这就传信给家里,让他们即刻捐出一半家资给太平商号。”

    沮授瞥了崔琰一眼,嘴角微扬,然后伸手将崔琰扶了起来,悠然道:

    “我也只是听下面的人说的,季?何至于此啊。”

    崔琰起身,擦了擦额头上的汗。

    清河崔氏这些年,的确在他崔琰的照拂下日益壮大,在商界,跟着太平商号捡了不少漏子,在政界,也塞了不少族中子弟到各郡县为吏。

    不仅如此,

    崔氏还资助了不少在民生堂学习的寒门学子。

    其实一开始,崔琰也是好心,觉得那些寒门学子不容易,一年到头也买不几件衣裳,去地方赴任,连打点的钱都没有。

    所以,崔琰便以崔家的名义,给予了资助。

    但谁曾想,这扇门一开,就搂不住了。

    这些年下来,被崔氏资助过的学子,没有一百也有八十了。

    虽然单从数字上来看,百八十的也没有多少,但若仔细去品,便能察觉出里面的道道来。

    崔琰身为冀州州牧,虽然实际上不怎么涉及军务,但民政却是他一把抓,

    他想要提拔谁,也就一句话的事儿。

    若两名官吏的政绩和能力相当,崔琰当然会优先提拔崔氏资助过的学子,这样一来,

    这些受过崔氏恩惠的学子,也就慢慢的倒向了崔氏。

    其实像崔氏这样倚靠张侯爷发达的士族并不少,譬如邯郸李氏,河间张氏,这些最早投靠张侯爷的士族,已经享受到了红利。

    沮授之所以在此时提点一下崔琰,主要还是崔氏这些年有些高调了,在军纪司汇报给侯爷之前,顺带卖他崔氏一个人情。

    ……
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(免注册),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