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页   夜间
生生世世小说网 > 汉末:糟糕,我爹是张角 > 第一百四十四章 敕封大典

    记住本站地址:【生生世世小说】 https://www.3344book.cc/最新VIP章节免费阅读!

    由于晋国公回来的较为仓促,也并没有随宫里的内侍一起回来,所以朝廷事先也并不知道晋国公会在何时回来。

    也因此,

    敕封大典也都还没有准备。

    毕竟按照章程,晋国公从信都启程的时候,便会有人快马返回洛阳报信,然后朝廷才会提前准备。

    当朝廷得知晋国公会到洛阳后,几乎都傻眼了。

    这受封的仪式,也到底是简略了一些。

    其实朝堂上负责此事的臣子也不想简略,但无奈准备的时间也就这一两日,但为了讨好新晋的国公爷,

    负责此事的大臣不可谓不用心。

    上万洛阳守军在城外列阵,为他们的国公爷抽刀欢呼,这场面,已经足够恢弘大气。

    更何况,

    在外围,在城内,还有很多看热闹的百姓、商贩走卒、城防司的兵马簇拥在一起。

    这样的气氛,

    其实才最能够凝聚大汉百姓的心气儿。

    一个实力强横的,且爱民如子的国公,国之柱石,对于天下来说,这便是底气。

    这样的场面,倒是羡煞了不少下野的朝堂旧臣。

    就是在灵帝时,

    这大汉也从未有现在这样的气象。

    就是站在宫墙上的天子刘协,心里也是酸溜溜的,若让他来选,

    你看他是想要这冷冷清清的皇宫,有名无实的皇位,

    还是想要在城楼上,感受这原汁原味的金戈铁马。

    相较于朝堂上的那些手无缚鸡之力且各怀鬼胎的朝臣,他更想要这些对他绝对忠诚的将士。

    对于刘协而言,他的心里,其实是极度缺乏安全感的。

    从小,几乎都是受制于人。

    特别是董卓,给他留下了不可磨灭的阴影。

    大汉,

    国祚四百余年。

    虽说近几十年里,日渐衰落,但大汉的军人,骨子里还是很纯粹的。

    自当年冠军侯封狼居胥后,

    这大汉的风,

    也就扬起来了。

    而当下,

    张昊手里的数十万大军,马刀、铁蹄、强弩、以及那一面面整齐排列招展着的黑纹交龙旗。

    才是这世上,

    最为强横的傲骨。

    你要说他张昊根不正苗不红,

    可以,

    但你不得不承认,

    细数这天下群豪,又有谁能够与其并肩,与其匹敌。

    当年强如董卓、袁绍、袁术、吕布之流,还不是死在了张昊的手中。

    现如今。

    幽州的公孙瓒和曹操,在北方把动静闹得那般大,准备了那么久,不也得依靠鲜卑人和乌桓人才能堪堪抵挡住张昊军的北伐么。

    尽管如此,

    你问问公孙瓒和曹操,

    他们敢挥师南下么?

    他们能突破北伐三路大军的围堵南下么?

    再说南边,

    孙策周瑜在扬州那般嚣张,刘表和刘备在荆州厉兵秣马,

    你问问他们,

    敢轻易北上么?

    总有些文人墨客,对张昊口诛笔伐,

    说什么德不配位,说什么黄巾出身,说什么挟天子以令诸侯。

    说白了,

    他们也就只能用这些来说事儿。

    可这两年,为什么说的人越来越少,因为听的人,捧的人越来越少了。

    以前大家食不果腹,忍饥挨饿的时候,大家还愿意听一听,发泄一下怨念和情绪。

    可慢慢的,大家的日子都开始好过了,

    吃饭能吃饱了,住的地方也不漏雨不漏风了,大家的生活有了希望,谁还有那个闲心去听你在那叽叽歪歪的。

    再说了,

    你们这些穷酸文人叽叽歪歪的对象是带他们过上好日子的国公爷,你再说两句就会引起民愤了。

    就是那些个有识之士的儒生,也都在想办法去民生堂听听课,找人引荐一下去府衙拜会使君,谋个一官半职。

    如今,

    新人新气象,

    无论是信都府衙的崔使君,还是临淄府衙的田使君,亦或者是晋阳府衙的华使君。

    这些人都是一方名士,单从政治清明度上,要清澈许多。

    至少,

    他们都是有着一腔抱负,也真正愿意为百姓们做点实事儿的。

    按理来说,

    此番敕封大典,应该让国公爷骑着高头大马从城外进来,走主街道,享受百姓们夹道欢迎,然后再由天子在宣政殿外,亲自授印。

    但考虑到了国公爷在军中,不,在整个洛阳城内的声望太高,

    万一情绪激动起来,直接来一手皇袍加身,这刘氏大汉也就在这样极具戏剧化的场合下终结,

    大家的脸上,恐怕都不好看。

    就算是史官,拿到这个事儿,也不知道该如何动笔。

    所以,

    带着兵马游街的环节,直接取消了。

    就让国公爷在洛阳南城门的城楼上行检阅之礼,国公爷自己本来也觉得没必要整的太高调,所以对这样的安排也就应了下来。

    张昊站在墙垛旁,看着城外的将士,挥手示意。

    一时间,

    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此起彼伏。

    得亏是各部将校也在里面,可以约束一下秩序,也得亏周仓策马在前,将场子给看住了。

    否则真可能会有哪个愣头青,高呼一声万岁,届时一带十,十带百的,将气氛给顶上去。

    到时候,又会引来不少闲言碎语,让本就没啥颜面的朝廷,天子,更加难堪。

    随着欢呼声的响起,

    城楼上的号手开始吹响了号声。

    “呜呜呜呜呜!!!!”

    紧接着,又是一通鼓声。

    “咚咚咚!!!”

    这支万人守军,可都是上过战场的老卒,在听到鼓号声后,

    马上开始整肃起来。

    这时,

    宗正刘艾,托举着公爵印信,快步走来。

    他代表的,是天子。

    可当身材矮小的刘艾行走在黑甲卫的身前时,他就像一只弱小无助的鹌鹑;

    其额头上,也有着肉眼可见的汗珠。

    毕竟,军威如此,常年在朝堂的刘宗正,哪里见过这等世面。

    若不是代表着天子,代表着朝廷颜面,他的腿肚子都差点转筋了。

    好不容易来到晋国公的面前,

    双手举起手里的托盘,

    朗声喊道:

    “大汉丞相,武平侯爷张昊,上前听宣!”

    言罢,

    张昊看着刘艾,没有说话,也没有上前的动作,就这么站在那里。

    刘艾不由一怔,

    但很快,

    他就不受控制的,且鬼使神差的主动上前,

    将托盘举在张昊的面前,

    然后,

    朗声道:

    “请晋国公接印!”

    本来还想按照章程走的刘艾,在这一刻,索性也懒得去走那繁琐的章程了,赶紧交接印信完事儿得了。

    这压力,谁爱受谁受,反正我是不想受了。

    张昊眉头一挑,显然也是没有想到这刘艾竟会如此。

    不过,

    张昊也不是一个拘于礼数之人,双手拿起印信,面朝皇宫的方向,朗声高呼道:

    “谢天子!”

    ……
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(免注册),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。